创新举措保障粮食安全——自贡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

来源 :自贡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 : 发布 :2022-06-13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近年来,自贡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的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丘区特点,找准比较优势,构建“二四三”机制,推动工作落实,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增。今年小春粮油实现丰收,预计小春粮食产量8.2万吨,同比增长1.2%;油菜产量15.02万吨,同比增长6.9%;大春粮食作物播栽进度已超八成,一二类苗占比达86.5%;7.4万亩春大豆长势喜人,55.6万亩夏大豆播栽计划已落实到田间地块。

两个聚焦夯基础,护好“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我市坚持底线思维,围绕数量和质量双向发力保耕地,护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聚焦保数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完成“三区三线”试划工作,优先划足永久基本农田236.41万亩,占耕地保护任务的90%以上。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重拳出击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重点问题72个。“十三五”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52.38万亩,增加耕地3.81万亩。建立锁定基本数据等“四步工作法”,组建7个工作队,采用“统一软件定位、二次复核确认、规范填报表册”等方式,规范认定荒地、监测荒地等程序,动态锁定撂荒面积2.04万亩。逐户签订撂荒地治理承诺书,根据撂荒地户主劳动能力、耕种意愿、工作情况等,因人制宜推行“包地农户自复耕、亲朋邻里助复耕、经营主体促复耕、集体组织代复耕”等模式,已分类推进撂荒地治理1.41万亩,今年内将全面完成治理。

聚焦提质量。按照每亩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足额匹配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探索扁平作业法,建立调度、督查、信息、会审“四合一”工作机制,累计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占“三调”耕地面积的59.3%。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

四大产业提产能,装满“米袋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市坚持因地制宜,聚力发展四大优势产业,装满老百姓的“米袋子”——

突出发展套作大豆。发挥我市大豆原原种繁育基地优势,大力推进大豆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主选育国、省审定“贡选”系列大豆品种45个,数量西南第一。贡鲜豆4号成为四川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食大豆品种,贡选1号、贡秋豆5号、贡夏豆12号等品种全国推广。制定大豆种植技术手册和扩种实施方案,成立技术推广专家组,开展“大豆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农户”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常年保持46万亩基础上,再推广12.5万亩,在去年播种面积58.5万亩基础上,再扩种4.5万亩。

突出发展秋冬马铃薯。立足温光资源,创新集成技术体系,制定2项地方标准,创立4大研推机制和6大产销服务方式,建设鲜食秋冬马铃薯产业基地25万亩,亩产超2700公斤,亩产值超6000元。

突出发展“中稻+再生稻”。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超123万亩,再生稻常年蓄留95万亩,两季亩产近千公斤,西南第一。富顺县被袁隆平院士誉为“再生稻之乡”,富顺再生稻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突出发展“高粱+再生高粱”。大力开展“四新”示范推广和“六良”配套服务,有力推动“高粱+再生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基地38万亩,总产量突破12万吨。与郎酒集团合作开展订单生产,亩产值2200元以上,总产值8.3亿元。富顺县获评四川省高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套模式促增收,鼓起“钱袋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我市坚持创新驱动,集成推广三套种粮模式,形成“1+1>2”效应,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生态循环,创新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畜沼粮”200万亩,亩均节本增收300元左右;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0万亩,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一年多熟,创新推广间套轮作模式。打造稻菜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基地15万亩,亩均增收1万元以上;建成高粱轮作大头菜(秋冬马铃薯)等“吨粮田五千元”基地35万亩,亩均增收6000元以上。

粮经统筹,创新推广粮经复合模式。推广玉米(高粱)套作小红椒、果桑茶间种豆薯等25万亩,亩均增收5000至12000元。“钱袋子”鼓起来了的农民,种粮积极性更加高涨。(中共自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