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自助售货摊位前,顾客井然有序;智能化应用平台让销售全过程透明化……在江北区洪塘街道孙家菜市场,各种独特的信用元素将这个投用多年的菜市场“装扮一新”,成为宁波市信用体系建设又一道风景线。
“进入孙家菜市场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签订经营户准入信用承诺,涵盖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等7项内容,还需缴纳一定数额信用保证金,作为损坏市场财物设施,以及违反承诺条款和市场各项规章制度的违约预赔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诚信体系建设与菜市场经营紧密结合,强化信用赋能,也是让信用走进宁波老百姓的日常。
近年来,宁波市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宁波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宁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荣获全国“信用示范平台网站”称号,城市信用综合排名稳居全国前列。
有怎样的脚步,就有怎样的路。信用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举措与经济社会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宁波市高度重视信用立法,将《宁波市社会信用条例》列入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项目,印发实施《宁波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出台各类信用政策文件200余个。
与此同时,宁波市还全面建设完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异议、修复等“一站式”服务;编制宁波市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涉及市县两级104家单位1000余项信用事项,累计归集信用信息近12亿条,为1100万自然人、132万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公共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主体全覆盖。
利用数字化改革,提升信用服务。通过开通信用查询、异议、修复“线上办、掌上办”,实现信用服务“零次跑”,累计提供信用服务2114万次。
在信用监管方面,宁波市在全国首创“信用+司法执行”模式,推进构建以“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工作新格局,实施信用惩戒约60万次;出台《宁波市加快推进信用“531X”工程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意见》,拓展“信用+行业监管”应用,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税务、口岸等135个领域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行业监管由“建”向“用”转变。
在信用协同联动机制上,宁波市持续推进信用业务协同应用,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不动产登记、人力社保等业务系统实施公共信用信息和产品嵌入式应用,实现在审批服务、行政监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智能化监管,累计实施信用奖惩58万次,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城市守信氛围更加浓厚。此外,宁波市持续强化信用赋能,推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信易贷”平台(宁波站)实现信贷规模2120亿元;建立风险缓释机制,设立融资担保代偿基金,已为1万多户小微主体共担信贷风险,累计贷款超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