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一早,临清市大辛庄街道“积分超市”里传来一阵阵欢笑声。村民们凭借自己的信用积分,前来兑换生活用品、文具等物品。
让德者有“得”。2023年以来,临清市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乡村治理中结合各镇街实际,试点推行“信用+积分”乡村治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村民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参与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村里事”变“家家事”。
小食堂传递大文明
4月10日中午时分,临清市尚店镇尚店村幸福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在此之前,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暖阳行动”的志愿者们已经忙碌了很长时间。他们洗菜、切菜、熬汤,每一道工序都做得认真细致。
为鼓励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村里依据志愿者信用积分制度,对参与此次幸福食堂服务的志愿者给予信用积分奖励。这些积分不仅是一种荣誉,还能兑换实用的生活用品。
临清市推行“美德信用+幸福食堂+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模式,指导试点镇街制定《幸福食堂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并组建特色队伍,将志愿服务与信用激励相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是幸福食堂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信用积分的主要来源。
临清市戴湾镇晁寨村有“银龄互助帮帮团”“巧厨师”“文艺轻骑兵”三支志愿服务队。其中,“银龄互助帮帮团”服务队由村里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村民组成,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接送等服务。而潘庄镇则组建“九九志愿互助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5支专项志愿队伍,为食堂设立厨师、帮厨、保洁等志愿服务岗位,实现了“村民捐食材、志愿者掌勺、老人享服务”的闭环管理。
小支出换来大收益
信用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它能兑换真金白银吗?新华路街道西胡网格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该村通过信用积分激励,发动党员志愿者带领群众主动清除私搭乱建、整治乱堆乱放,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行动,每年可节省人居环境整治支出4万元,以“小支出”换来“大收益”,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近年来,临清市以“信用+积分”为纽带,串起文明实践、环境提升、乡风培育三颗明珠,让村民参与有热度、乡村治理有温度。在村级依托信用积分超市、商家联盟以及“信易食”“信易购”“信易医”“信易+便民”“信易+阅读”等5大应用场景,推进信用与环境整治、秸秆禁烧、治安巡逻等基层治理深入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网格村还创新打造“信用门牌”二维码,通过扫码可查看村民所获积分明细,激励村民争当信用户。开展“美德诚信之星”“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给予相应积分奖励。探索引入“信用+”积分模式,开展“积分制激活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发动“信用志愿服务队伍”下到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走访宣传移风易俗政策。村党组评议小组对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抵制不良行为、破除陈规陋习的村民给予相应赋分累积,积分兑换奖励机制的实施,在村级凝聚起了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户的强大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