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它不仅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更是一座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因子。近年来,绵阳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信用信息归集水平,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
在市信联办,负责平台建设运维的技术人员每天都会登录绵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及时归集各类公共信用信息,加强与政务资源平台数据共享,不断提高信用信息数据量,与35个市级部门(单位)实现定期数据交换共享,开放并扩充13个县(市、区)、园区使用权限。截至目前,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数据3700万余条,覆盖全市全量市场主体,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用信息累计65.2万余条。
不断优化升级的“信用中国(四川绵阳)”网站,浏览量与日俱增。上线“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绵阳站)”,实现全市银行机构(除村镇银行外)全部入驻并发布各类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类融资贷款产品60余个,对接融资需求约4.99亿元。
加强信用宣教,厚植诚信文化。近两年来,累计通过市信用网站发布信用动态3000多条,结合“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在“6·14征信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诚信兴商宣传月”“信用记录关爱日”等重点时间节点开展系列诚信活动,制作诚信宣传视频,传播诚信歌曲,发放诚信宣传资料,推动诚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提升市民诚信意识。
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努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积极组织开展“诚信产品”“诚信社区”“诚信之星”“诚信企业”“诚信企业家”等评选活动,发挥榜样力量,树立守信标杆。
绵阳科发集团、绵阳科伦医贸公司、九洲集团……2021年,绵阳市86家企业获评四川省“诚信企业”,12人获评四川省“诚信企业家”。这些获评对象不仅被纳入“信用中国(四川)”网站“红名单”,还获得省级部门联合制定的多项激励措施。绵阳市也在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中推动使用该批“红名单”信息,落实守信激励措施,引导企业不断规范信用行为和积累信用价值,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为帮助失信企业尽快完成信用修复,我们不断优化流程、精心指导,提升信用修复服务水平和效率,缩短修复初审时限,从规定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并积极开展电话咨询、网上“不见面”服务,实现企业信用修复“一次都不跑”,全程网办,方便企业修复信用。
同时,通过“信用中国(四川绵阳)”网站、官方微信等平台积极宣传信用修复政策要求,及时更新信用修复、异议等信用服务流程,对外公布修复咨询电话,近两年举办各类信用修复培训会8场,为300余家企业进行免费培训,让企业在培训中掌握信用修复方法,助力失信企业重塑信誉,恢复发展活力。
对初审过程中信用修复材料不齐、内容填写有误等问题,初审人员采取“一对一”服务方式,为企业悉心指导,及时将信用修复标准、流程及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告知企业,确保企业提交的修复资料完整准确,提高审核通过率。近两年来,累计帮助失信企业完成500余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实现信用修复零违规、零投诉,深受好评。